走出憂鬱、迎向陽光
別讓失眠誤了你的活力
一個七十幾歲的媽媽在診所、藥局拿了十多年的安眠藥吃。那天來到我的診所,告訴我他需要安眠藥服用。我看了一下他的面孔,說話的表情,直覺反應就是「他有憂鬱症」。果不其然,他在十多年前失去了先生,他變得愁苦、不愛說話、身材暴瘦,甚至對許多事情都沒有興趣。可是、他不知道看身心科,家人只因他睡不好、沒胃口,而去看家醫科。這樣延誤了多少個歲月。
兒童的憂鬱表現
孩童不易表達他的情緒,可能因為他的用字不足,可能處於緊張的親子關係。孩童的憂鬱會表現出身體疼痛(如頭痛、肚子痛)、拒絕上學、不跟你合作、或是哭鬧等等。尤其當父母衝突、手足失合,或是學校遭到霸凌、不當對待,或是自身受到威脅、被侵犯,都可能呈現憂鬱反應。
青少年的憂鬱
青少年正值自主期,自我形象的受損、自我期待的落空,都會讓他感到憂鬱。輕微的憂鬱可能變得不愛說話、提不起興趣活動、注意力分散;中度憂鬱則哭泣、易怒、成績變差、凡事與人作對、睡眠障礙;嚴重憂鬱出現強烈的人際衝突、違反規約、暴力或自傷。
青少年即將轉為成人,情緒的管理不佳將影響往後的人格,以及人生的各個層面。
婦女與憂鬱
婦女較重感情,又有每月的經期(荷爾蒙的變化),因此情緒受影響的機會很大。有些婦女對天候敏感,陰天就不快樂;有些婦女有「經前症候群」,月經前數日焦躁不安、易怒、頭痛、身體不適;也有七成以上婦女經驗過「產後憂鬱情緒」,產後想哭、無助感、覺得自己很沒有用、失眠、惡夢、甚至感覺要抓狂,若症狀持續可能成為慢性憂鬱症;更年期也是憂鬱症發作高峰,敏感於身體的變化、失眠、心火大、感覺自己沒有價值、活得沒有意義。過去的研究發現:憂鬱症高發生率族群是鄉鎮的老婦人。
簡易憂鬱症篩檢
1. 睡眠困難,譬如難以入睡、易醒或早醒
2. 感覺緊張不安
3. 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
4. 感覺憂鬱、心情低落
5. 覺得比不上別人
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為了讓民眾,甚至基層(特別是家醫科)診所醫師能夠早期發現憂鬱症患者,所設計的篩檢量表。
憂鬱症的治療需要早期發現,不僅要找出原因,區辨憂鬱型態,以及數周的藥物及心理治療。否則容易成為慢性化,整個生活品質都變差,且智能表現都減退。
憂鬱加速老年人的老化
憂鬱症不單純是心情不好,想法負面。科學研究發現,憂鬱症持續數月將造成腦細胞萎縮,腦功能退化,尤其在記憶性的腦細胞,更會廣泛的影響到運動功能、情緒整合、理解能力及判斷能力等。適時的找出憂鬱的徵兆,並加以治療,可以防範老化的症狀。
抗憂鬱藥物
這種藥物屬於調整型的藥性,它可以調整腦中的「血清素」濃度,讓過度掌控、鑽牛角尖、固執成見的想法緩和下來,以此減少因失落帶來的優負面想法。它可以間接調整腦中的「多巴氨」濃度,使回報系統增強,提升興趣感,增加食慾。它也可以調節「腎上腺素」,增加活力、除去疲勞感,改善睡眠節律。
很多人怕吃藥會「傷腦」,其實憂鬱症本身最傷腦【腦細包萎縮】,而抗憂鬱藥物是修護腦功能的最佳利器。
光中身心診所資訊 六月號